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黄羊试验场

发展规划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发展规划> 正文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黄羊试验场“十四五”发展规划

时间:2024年03月09日 21:35 来源:  作者: 点击:

【字体: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黄羊试验场

“十四五”发展规划

 

根据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院党政组织对我场发展的总体要求,为明确“十四五”期间我场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具体举措,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期间奠定的发展基础和取得的基本经验

“十三五”时期,黄羊试验场在院党委、行政和机关各处室和专业研究所的支持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全院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稳商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思路,以所场合作抓项目为主线,夯实基础,以建设科技型、商贸型、创新型、开放型、和谐型黄羊场为奋斗目标,着力提高试验场经济自给能力、职工增收致富能力、设施条件支撑能力、持续和谐能力,努力实现试验场的跨越式发展。

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一是标准化科研创新基地设施基本完善。积极申报实施院列科研条件改善项目,新建专用钢结构库房1228m2、专用晒场3500m2,围栏2450米,完成混凝土路面硬化800多米、砂石路铺设2930米、土地整治178.52亩、自来水主管道改造450米等工程,使创新基地的外部形象发生了很大的改观。二是办公区基础设施建设变化巨大。筹资对办公室、中心市场屋面进行了维修,在场办公区、中心市场和家属区安装了监控系统,将场区重要办公场所、基地、库房、市场等监控设备统一接入公安系统的“雪亮工程”,确保全方位的监控。三是进一步做好职工居住基础设施改善和保障。积极争取各类资金7万余元,在家属楼前配置了休闲座椅,增加了太阳能照明,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改造公寓楼消防通道、安装消防应急灯、补充消防器材、清理家属楼化粪池、疏通下水道,不定期整治生活区周边环境,场容场貌得到了美化改善。

项目争取成效较好。五年累计争取项目经费502万元。其中院列创新项目专项资金462万元、武威市商务局农村集贸市场提升改造资金40万元。通过5年的不懈努力,试验场逐步拓宽了获取项目信息的渠道,初步掌握了申报争取项目的程序,逐渐提高了协调落实项目的能力。

场所合作初显成效。所场合作与交流专家层次不断提升,中国农业大学康绍忠院士检查在场里实施行业专项的进展情况。“全国大豆产业间套作全程机械化现场观摩暨技术培训会”在我场顺利召开,省农牧厅杨祁峰副厅长,种子管理局常宏局长就国家小麦区试站调整现场进行调研。到场里开展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研究生达30人以上,累计到站交流人员达1000人次。开展了院列所场合作创新《黑果枸杞资源搜集及育苗技术研究》项目,专业技术人员1名参与旱地农业研究所大豆轮回育种栽培项目,试验站管理人员承担了3个课题组的田间管理工作。

市场经营管理平稳运行。通过新建和维修改造新增商业面积1000多平米,进行了老商铺的屋面维修、排水系统、路面硬化、监控系统、太阳能照明系统等工程,缓解了市场衰退萧条的现象 改变市场面貌,增加市场客流量。针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状况,采取错期出租、统一代办手续以及区别地段确定租金等办法,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入驻商户和市场收入比较稳定。2017年黄羊中心市场也被武威市工商局评为 “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2018年,黄羊中心市场被省工商局评为2016-2017年度“甘肃省诚信示范市场”称号。

场子凝聚力不断加强。修订完善了13项管理制度,使场子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增强了决策的透明化、民主化和职工的参与度。健全了工会组织,建成了职工活动室和阅览室,召开了5届职工趣味运动会,保证了全体职工正常的福利发放,将公积金缴纳比例提高到了12%,给职工每人增加了2亩土地,扩展了他们增收的基础,场里稳定给承包职工每人每年补贴1000元,职工净增收入2000元以上达到了凝聚人心的良好效果。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积极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制作悬挂了试验场、站和驻场研究单位、机构的名称牌匾,在创新基地门口和沿街围栏上制作了宣传在我场开展的科研项目和成果的宣传牌,提高了展示度。加强与黄羊镇党委、政府的交流合作,主动和地方水务、税务、工商、民政、商务、食品药品监管、电力等部门交往,加强同他们的联系,在工作上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

主要经验是:一要着力创新思路,用新思维推动新发展。二要着力加强项目建设,牢固树立以项目促发展的理念。三要着力推动所场合作深度融合,提升科研服务保障能力,努力实现双赢。四要着力真抓实干,用良好的工作作风推进各项工作。五要着力营造环境,形成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和开放共赢的外部环境。六要着力建立并落实科学的管理制度,切实提高管理的制度化、民主化、程序化水平。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发展形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和重点领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既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破解“三农”发展系列难题、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当前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过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历史节点,科学谋划、顺利推进“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从全院发展形势来看,我院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项目争取、成果培育、产业支撑、平台建设同步推进, 迈入快速发展阶段。各研究所及兄弟场发展势头强劲。院所蓬勃发展的局面,给我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持,也客观要求我场困境图存、奋起直追,缩小发展差距,积极谋求高质量发展。

从我场自身发展形势来看,场子发展思路已经明晰,基础设施条件有所改善,职工思想渐趋稳定,场子管理趋于正规化,这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资源占有量少、经济基础差、基础设施滞后的现实,和土地开发利用限制因素多的窘况,也促使我场必须以发展求生存,积极谋求高质量发展。

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十四五”时期场子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紧紧围绕全院科研工作的总体布局和要求,以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综合性试验示范、产业孵化基地为目标,以提升科研服务保障能力为重点,深入推进所场合作,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服务于全省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需要、服务于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大局,以所场合作抓项目、打造科研服务平台为抓手,努力创新发展思路,有效利用科研土地资源,大力培育新优产业,突破难点、改善民生、进一步推进试验场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把稳重求进作为工作总基调。“十四五”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新的历史起点,对我场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通过多种途径在努力做好稳收入、稳预期、稳民生、稳民心、稳思想等维稳工作同时立足实际、把握规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协调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2、坚持把所场合作和打造科研服务平台作为主攻方向。通过所场合作完成科研创新基地的建设,一方面增加农业科研试验用地,完善各项基础设施、配套设施以及科研中试转化设施;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我院技术成果和品牌优势,立足实际,面向市场,着力培育新优特色产业。

3、坚持把抢抓项目作为重要支撑。积极争取基础条件建设项目,改善场区基础设施条件。积极争取成果转化项目,提升产业培育和成果转化能力。

4、坚持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作为重要着力点。充分利用我场的区位优势,深入挖掘资源潜力,以“建成现代农业创新基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产业孵化基地”为目标,坚持梯次开发、持续利用的原则,统筹规划,稳步推进,盘活利用全场土地资源。

5、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保证职工基本生活稳定。努力拓宽增收渠道,提高在职职工收入水平。着力改善公共服务条件,使发展成果惠及全场职工。

四、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发展目标

总的发展目标是:“十四五”期末,把我场打造成条件优越、设施配套、功能齐备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试验示范基地、现代产业培育与成果转化基地。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到“十四五”期末,发展的具体指标是:

1、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完成创新基地道路、渠道、围栏、挂藏室、监控、气象站等附属设施的配建;全场的上下水、电力、供暖等基础设施配套到位,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不断健全,环境面貌较大改观。各项基础设施投资累计达到1200万元以上。

2、所场合作深度融合。入住课题组达到10个以上,科研用地400亩以上,吸收3-5名职工参与科研服务。

3、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场子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结合自身实际和区位优势积极培育新型产业1-2项。

4、成果转化收入大幅提升。力争在“十四五”期末,年成果转化收入提高到150万元以上,

5、职工收入稳中有增。在职职工收入来源进一步拓宽,人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

6、发展环境和谐稳定。干部职工创新意识显著增强;场区和谐稳定、管理有序,场子知名度、服务农业科研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对外交流活跃,开放共赢格局稳步提升。

(二)重点任务

重点任务是:提高创新基地的科研服务保障能力,提高科研团队的入驻率及试验地使用率,提高场子的成果转化能力,提高职工的收入水平,提高试验站在当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改善基础设施面貌,促进场子持续和谐发展。

五、深入推进所场合作,努力实现合作共赢

(一)稳步推进基础条件提升改造。通过积极申报院列条件改善项目和与研究所合作申报中试基地、试验站等建设类项目,加快改善创新基地的基础条件和装备水平。逐年对创新基地的道路、灌溉系统、科研人员生活条件、库房和晒场等科研保障设施、智能监控系统、门禁系统、机械装备水平、田间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提升改造,努力把创新基地打造成条件优越、设施配套、功能齐备、装备先进的农业科技创新试验示范基地。

(二)进一步完善创新基地管理办法。结合我场实际,与研究所交流沟通,修订完善创新基地管理办法,以双赢为目的,确定试验场各项服务工作的内容、工作流程、质量要求和收费标准,做到公开透明、合理定价、有偿服务、保证质量,为入住创新基地的科研团队和科研人员解决生活、科研用工、科研基础性工作等需求,减少科研人员基础性工作的投入量,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科学研究和项目申报。

(三)积极参与科研成果的展示和示范。利用创新基地的土地资源优势,与研究所沟通联系,以联合申报项目、试验场展示转化、与企业合作转化等方式,每年确定1-2项成果转化潜力高或产出效益较高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进行展示和示范,提高基地土地产出效益的同时达到宣传院内科研成果,加快成果转化的目的。

(四)努力提高创新基地知名度。积极与地方政府和相关农业科研部门联系,通过举办成果展示、观摩会等形式,宣传创新基地科研成果和服务保障能力,提高创新基地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和科研团队入住率。

六、深入挖掘资源潜力,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

(一)做好土地2035年中长期利用规划

牢固树立全院一盘棋的理念,加强统筹规划,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试验用地的潜力,按照使用功能把试验土地进行规划,设置试验育种基地、节水型农业新技术示范区、农作物良种标准化繁育示范区等。主动与相关研究所协作,积极创造条件,在我场建设综合性试验基地。结合镇区土地规划和我场的实际情况,做好土地资源中长期利用规划。

(二)新建成果转化中心

发挥省农科院科技资源优势和影响力,利用发展路延伸段东侧土地,新建成果孵化中心,进行良种、化肥、农药、地膜、农机等农资展示,扩大我院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发展规模。

(三)充分利用闲置资源

以争取项目、以租代建等形式维修改造原招待所房屋,发挥其区位优势,创造经济效益。多方宣传,出租场区闲置家属院、公寓楼剩余房屋,增加场经济收入。

七、积极拓展增收渠道,努力提高职工收入

(一)引导职工在所场合作中增收

努力改善服务条件和水平,职工自愿将承包土地转交场里,由场里和研究所对接,统一交给科研团队开展试验。从而将职工从承包土地中解放出来,职工依靠服务科研工作,做好后勤保障和自身劳动获得工资性收入,切实提高职工收入。

(二)引导职工在开展商贸活动中增收

以共建共享为目标,以职工自觉自愿和经济上能够承受为原则,以场里适度让利为扶持方式,引导职工集资入股或租赁经营商铺,开辟新的增收渠道。

(三)在培育的新产业中帮助职工增收

结合所场合作项目实施,以场子为主导,积极培育新产业,改变现有单一的产业结构模式。在招聘新产业发展所需人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本场承包职工。

八、积极营造发展环境,努力提高持续和谐能力

(一)修订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坚持透明行政,巩固和深化内部管理机制。规范决策机制,注重决策的程序性、民主性、可行性。转变管理理念,由经验型、事务型管理向制度型管理转变,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改善管理手段,注重情感管理,做工作尽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适当增加管理柔性,将管理柔性和制度刚性有机结合。

(二)畅通民意反映渠道

建立民意诉求表达机制,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对来访者提出的问题,凡是能够解决的尽力予以解决,暂时无力解决的说明原因,对需要请示的积极向上级机关请示,并将请示结果及时反馈本人;重视职工所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做好解疑释惑工作。建立矛盾调处机制,充分发挥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使职工的事有人管、群众的事有人问,杜绝矛盾的产生;善于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矛盾激化、升级。

(三)建立沟通联络机制

加强与职工的谈心交流,注重交流层面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和时间的持久性,引导职工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现象、院情、场情,疏通职工思想情绪;及时向职工通报院情、场情,场里重大决策及时征求职工意见。

(四)深化对外交往

树立开放共赢理念,深化对外交往合作,谋求发展机遇。在对外交往中,要重视与地方政府部门的联系与交流,重视与院机关、兄弟所场的联系与交流,重视与同行业单位的联系与交流,重视人脉的培养。在对外交流合作中,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不图虚名、合理合法、互利共赢的原则;二是要探索建立多种多样的合作形式,不仅要重视现实的经济收益,更要重视对场子长远发展的促进带动。

九、保障措施

(一)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夯实发展基础

1、培育产业化项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引导,统一调控,积极发展产业化项目,要在特色化立项、规范化运作、规模化发展上下功夫。培育产业化项目,要与职工增收紧密结合,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项目的运作,要充分体现场子主导、职工参与、互利共赢的特点,在职工增收的同时实现场子增效。

2、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全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积极向院里争取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完成给水、排水、电力、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与有关研究所的合作,将其试验基地建设项目引入我场,利用研究所科研经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水利、电力等部门的政策性项目,加强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

3、引进科研项目,巩固加强科技推广职能。以科技推广、成果展示为重点,积极争取、引进科研项目。通过科研项目的实施,培养、锻炼科技人才,促进科技在生产经营中的应用,促进场子发展转型。科研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初期方式为依托研究所立项、聘请专家做指导、场里承担实施;随着项目的开展、经验的积累和人才储备的形成,逐步向场里主导、自主完成转变,切实履行试验场科技推广、成果展示及转化职能。

4、完善项目储备、争取、激励机制,提高项目争取能力。进一步加强同院机关各处室、院属各研究所和地方政府以及有关单位的联系、交流,扩大信息获取渠道。充分分析场情,挖掘场子特色和潜力,做好项目储备工作。探索建立项目激励机制,促进和保证项目争取工作。以互利共赢、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完善项目合作机制,拓展巩固项目渠道,创新项目争取方式,培育项目争取团队,不断提高项目争取能力

(二)实施开放办场战略,提升发展活力

1、加强与院各研究所、农大等农业科研单位的联系合作,把场子的发展融入全院改革发展的大局,积极构建所场合作机制,达到互利共赢的合作目的。

2、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的联系沟通,及时掌握相关政策,设法密切相互关系,为场子发展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注重吸纳利用社会资源,助推场子发展。

3、主动加强与农业科研企业的沟通联系,利用农科院的科研技术优势和我场的土地、地理区位等优势,与相关农业科研企业合作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转化、推广等工作,创造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关系。

(三)实施人才强场战略,增强发展动力

1、按照培养和引进并重的原则,增加人才储备,改善干部队伍结构。把握正确的用人导向,严格干部使用标准和要求,按照以德取才、以绩取才、以能取才的标准,提高干部整体素质

2、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做好职工的培养教育工作。建立职工培训机制,不定期委派职工外出交流学习,使管理技术人员具备基本的管理知识,掌握现代农业专业知识和技能;使技术工人掌握基本的农业操作技能和知识。引导教育职工立身以正、培养品行,博闻精思、善于创造。

3、完善人才考核、激励机制,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主要考核指标,不断提高考核标准、完善考核方式、改进考核手段,突出人才的创新能力和业务实绩的考核权重。在分配方面,将个人收入与贡献相挂钩,明确奖罚标准,加大奖罚力度,努力体现激励因素。

(四)加强党的建设,增强领导发展能力

1、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注重在职工中培养吸纳党员,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员成为爱岗敬业的示范者、勤劳致富的带头者和爱场如家、促进场子发展的推动者。加强制度建设,使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立支部书记负责、以党组织为核心、群众组织参与配合的领导体制,制定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和落实措施。注重载体创新,吸引组织职工积极参与,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

3、进一步加强班子成员能力建设。注重思维的深邃性、多向性训练,克服思维定势,提高思维品质,改变思维方式,培养决断力、控制力、公信力。加强班子运行制度保障,坚持民主集中制,规范内部议事和决策程序;坚持学习制度,提高领导班子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坚持谈心交流制度,及时化解分歧,力求取得共识;坚持分工协作制度,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努力做到补位不越位、尽职不越权。

“十四五”规划是我场谋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和行动指南。全场职工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精诚团结,为实现规划目标而努力奋斗。

 

 

 

 

 

 

 

 

 

 

 

 

 

 

 

 

 

 

Copyrights © 2020 黄羊麦类作物育种试验站 版权所有 主办: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农科院新村1号  邮编:730070

电话:0931-7665231   E-mail:mhx@gsagr.ac.cn

备案信息:陇ICP备15002874号   甘公网安备 62060202000285号